文字记忆
千金难买《显应桥》
第一次知道《显应桥》,是在《挺秀幽芳一枝兰》后面附录中葛士良先生的《兰薰桂馥不虚传》一文中。
因为对这出戏根本不熟悉,于是在一次与王老师的通话中,便向她提到了《显应桥》,没想到王老师对这出戏非常有感情,说她很喜欢《显应桥》中秦氏这个角色,并提到,这出戏还拍摄出过一本小人书,画面非常漂亮,还说:“如果你能弄到这本书, 那我真要高兴煞了。”……
那天我们谈得较晚,搁下电话,我茫然了,大半个世纪以前的一本旧书,如何能在茫茫世界里找到它一鳞半爪的踪迹呢?我把这个“任务”交代给了一位喜爱搜集戏曲连环画的朋友,嘱咐他只要有一点关于《显应桥》连环画的消息,便一定要通知我。
时间一天一天地在消逝过去,《显应桥》一天一天地没有音讯,在一天一天有意和无意的等待中,我一直在激励自己,《显应桥》一定会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天飞到我的手中!
大约过了近半年之后,喜讯,真的就在那一天降临了——朋友告之说,他已经在上海那边得到了连环画《显应桥》的消息,一时间我真是喜出望外而又心怀疑惑:“真的吗真的吗?你确定是锡剧吗?是王兰英老师演的吗?”回答很肯定:“锡剧,王兰英,费兴生,谭君卿等主演。是唯一的一本!”
在二00四年八月八日,那本汇集了由费兴生,王兰英,徐风,王汉清,谭君卿,曹望,郑永德等著名锡剧演员合作演出的锡剧清装戏连环画《显应桥》,终于那么真实如梦地躺在了我的手中。
翌日晚,我拨通了王兰英老师的电话,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。电话线的那头,显得是那么的惊讶而不可思议,一叠声的“真的啊真的啊真的啊?!……”听得我不由笑了起来。我把经过简单地和她说了一下。“里面的我好看吗?”——没想到之后王老师第一句问的,竟然是这句话——好可爱哪 ,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了,竟然是那么的关心自己的扮相!——这倒不由使我又想起了那次我问王老师关于她当年的那张《西厢记》剧照的化妆的事情:王老师对我说,梅兰珍的个性是大大咧咧的,她化妆总是很快(那个时候她与梅兰珍合作演出),两条眉毛哗哗一画,脸一抹,就算好了——当时,王老师那么有模有样地比划着,看得我不禁笑起来,于是我问,那么你呢?她顿了顿,说:‘我啊,我要花二,三个小时化妆,如果当晚有演出,我往往是晚饭不吃,就开始化妆了……’”想到这些,我笑了:“当然好看啦,眉毛弯弯的,眼睛大大的,瓜子脸也很丰满,还有,那身晚清的装束也很好看……对了,你难道没看过这本书吗?”我一下子反应过来——“我没看过。”——电话那头的回答,倒真的出乎我的意料!——于是,等到天凉好个秋时,我们又会有一次新的约定。
《显就桥》是一出群众戏,故事是由清末无锡乡民斗霸抗旱的真实故事创演而来的。在这部戏当中,王兰英老师饰演的秦氏,戏份并不多,我想不通王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个人物?于是我把心中的疑惑提出来,王老师笑了,说:“一台戏,让一个人从头唱到尾,算过瘾了吧?那并不一定就能演得好,演得象。演戏有句老话,叫‘唱戏不象,等于不唱’,秦氏这个人物,戏虽然不多,但她有自己的性格,要把这个角色演好,就更需要下功夫,所以我喜欢这样的角色,戏不在多,而在于要演得象。演得象,才会讨巧。再说,这个戏,当时省委很重视的,演出也很受观众的欢迎,因为,它讲了老百姓自己身边的故事呀。”
说实话,我看(听)王起老师的戏并不多,在我的印象中,姚澄老师的《双珠凤》,王兰英老师《双推磨》以及王彬彬和梅兰珍老师的《珍珠塔》几乎可以涵盖我对锡剧的全部感情,在我与王兰英老师的“第一次亲密接触“之前,我学的一直是梅兰珍老师的唱腔,之后慢慢开始学习与熟悉兰腔,留给我的最大的感受,便是那情韵相生的曲折幽深,刚劲逶迤,那种唱腔与她所塑造的角色的命运与性格非常的相似,虽然,我相信绝大多数年轻的朋友都没有听过《显应桥》的录音,但是我一点也不怀疑,王老师也正是用她那一如我们熟悉的嗓音与激情,来演绎了《显应桥》中秦氏这个亦柔亦刚,敢爱敢恨的角色。
一个极喜收藏古钱币的人,为了搜集古钱币,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与财力,在他的家中,除了那些古币,真是一无所有家徒四壁,一位有名的书法家,在参观了他的收藏后,欣然挥笔,写下了“有钱人家”四个大字——突然想起这个故事,无非是想表明:收藏,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,在那些不相关的人的眼里,用那么大的价钱(三百元)去换得一本小小的连环画,似乎真的有些匪夷所思。然而,对于那些真正喜爱锡剧的知音来说,它们,则是真正的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!